查看原文
其他

青龙|公婆的好闺女,5个娃的妈!视频泪奔

2018-03-07 秦报融媒 秦皇岛晚报

广告合作:18633585869

公众号托管:18003359997



一手拉扯5个娃

对待公婆像爹妈

青龙好媳妇袁莉

无私付出感天动地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m0600ae97cm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视频时长6分12秒


救军炮村,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河乡的一个普通村庄,这里山大沟深,自然条件艰苦,但每到清明前后,漫山遍野的山野花竞相开放,将村庄装点得就像世外桃源。



村里有一个人人交口称赞的

好媳妇袁莉

以柔弱的身躯

6年如一日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

一人照顾3个家庭的5个孩子

一肩挑起全家人的生活重担……



当婶子的做的都是亲妈做的事


2月27日,正月十二,救军炮村过年的鞭炮声逐渐稀落,年味儿渐渐散去,村庄归于平静,但走进袁莉的家,这里却热闹喧腾,鹏飞、雨妃、大宝、立柱、立焕5个孩子滚作一团、打闹嬉戏,孩子独有的顽皮在他们身上显露无遗。看孩子们玩得高兴,袁莉倍感欣慰。是啊,只要孩子们高兴,只要他们能无忧无虑地成长,自己一切付出、辛苦就都值得。

袁莉今年35岁,老家山东聊城,2011年在山东钢厂与丈夫段井超相识。两人一见钟情,2012年步入婚姻殿堂。婚后,两人一起回青龙老家生活,日子虽然劳累点儿,但两人相濡以沫,也过得幸福甜蜜。

天有不测风云。2017年2月21日,袁莉接到从包头钢厂传来的噩耗:段井超因车祸去世。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,让她感觉天都塌了下来。为处理丈夫的后事,袁莉强忍悲恸,独自一个人在包头奔波3个月,才将丈夫遗体护送回家,入土为安。接下来的日子,袁莉一个人既要照顾一双儿女,又要独自照顾体弱多病的公婆。没有想到的是,大伯哥段井翠也于3个月后喝农药去世,撇下年仅14岁的儿子小宝。大伯哥的撒手而去,让公婆短短数月之间痛失两子,不仅生活再无依靠,精神也受到强烈刺激。因大伯哥已经离婚,嫂子早已远走他乡,抚养小宝的重担也落到了袁莉身上。从洗衣做饭到作业辅导、心理抚慰,袁莉一个人成了3个孩子的妈妈,成了公婆唯一的主心骨。

谈到对侄子小宝的照顾,婆婆李翠香几度哽咽:“袁莉这当婶子的做的都是亲妈做的事,不仅每天按时给孩子做饭,3个孩子和老人的衣服都是她一个人洗,包括内衣裤都给洗得干干净净的,对待侄子和对待自己的孩子没有两样!”

而谈起这些,袁莉显得很是平静:“孩子可怜,这么小就没有了爸爸,妈妈也杳无音信,爷奶岁数也大了,我不管他谁管啊。我从心里从来没有当他是侄儿,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大儿子照顾。”

然而,这3个孩子还不是袁莉生活的全部。公公的大哥段明增老伴儿去世多年,儿子也已离异,儿媳妇另嫁外村,孙子孙女只好留守在家。段明增年岁已高,自顾不暇。袁莉的孝顺善良、待人和善,让她又增添了照顾这两个孩子的重担。

坚持一月容易,坚持长久却难,但袁莉却始终如一。她说:“这算不了什么,都是一家人,孩子总得有人管,总不能让他们饿着啊!”

丈夫去世后,一家人失去经济来源,生活捉襟见肘,但又不忍心让孩子们挨饿受冻,她只能节衣缩食,连洗衣服都尽量手洗不用洗衣机,节省下一切开支,尽量满足孩子们的温饱。



袁莉就是我的亲闺女


俗话说,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,但袁莉对生病的公公婆婆却照顾得无微不至。公公段明文今年66岁,患有脑血栓后遗症,连走路都摔跟头,更别提干农活儿了。婆婆李翠香59岁,三十几岁时因患子宫瘤切除子宫,体质虚弱,7年前因患白血病导致家里债台高筑。治病加上盖房,已欠外债30多万元。现在公婆常年吃药,且干不了农活儿,所有的生活重担全落在袁莉一人身上。

说起儿媳妇对两人的照顾,公婆总有说不完的话。婆婆说:“我那次病重,呕吐不止,吐出来的东西气味非常难闻,家里连人都进不去,但袁莉不嫌弃,始终在跟前伺候。”那时袁莉正怀有6个月的身孕,跪在灶台前烧火做饭,挺着大肚子洗衣服,给婆婆喂药、喂饭,端屎端尿。

由于病重,袁莉的婆婆最后只能靠米汤维持生命。为了不增加家里的负担,婆婆打算放弃治疗,袁莉一口否决。她说:“做儿女的,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妈受病痛折磨,这样心里不安,会愧疚一生的,必须去医院……”就这样,袁莉和丈夫多方打听,四处借钱,终于带婆婆去医院入院治疗。经过数月努力,婆婆终于转危为安。

治病容易养病难。为了给术后的婆婆调养身体,袁莉费尽了心思。她求情赊来大棒骨,拿到家后文火慢熬,之后再用小勺一勺一勺喂给婆婆吃。整整一年半,在袁莉的悉心照料下,婆婆的病情日渐好转,终于能够下地行走了,能够生活自理了。

现在,公婆常年用药,一切都靠袁莉张罗照料。公公经常要输液,婆婆每天打维生素B12。村里比较偏僻,打针输液要到六七里地之外的六珠坪村。为了节约开支,也为了方便,袁莉学会了扎针输液,成了“赤脚护士”。看着儿媳妇整日劳累,婆婆非常心疼。“袁莉到我家,没有享过一天福。现在,两个儿子都没有了,我也没有闺女,袁莉就是我的闺女,我的亲闺女!”




最难的日子都过来了,

现在什么都不怕了


日子虽然艰难,但袁莉选择坚强面对。每天早上不到6点,她就早早起床,为一家人做好早饭,送孩子到3里之外的沙岭小学上学;之后赶紧返回来,做家务,下地,再做午饭,再去接孩子放学;吃过午饭,再送孩子上学,回来再下地,做家务;之后再去接孩子,做晚饭……如此循环往复,她就像一个钟表,不知疲惫地运转着,维系着一家人的生活。

袁莉说,去年她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推独轮车。在老家聊城时,爸爸妈妈对她非常疼爱,很少让她干活儿。再加上聊城跟青龙的自然条件不一样,她以前都没见过独轮车。丈夫在世的时候,她只要做好副手就行了。自打丈夫出事后,她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力,必须强迫着自己学会做更多的事。

家里没有平地,山地高远陡峭,上地里收玉米要翻越好几道山梁。她一个人把玉米扒下来,再用小尼龙袋子装好扛下来。山路难行,每次只能勉强扛一袋;独轮车不好推,自己力气又小,忽左忽右、东倒西歪,每次只能勉强推一袋。如此往复,收这些玉米,她一个人足足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,一路上跌跌撞撞,不知摔了多少跟头。就这样连滚带爬,秋收完了,自己也学会了推独轮车。玉米到家,还要赶紧剥皮。为防止鼠盗,还要将玉米上房。

没有了经济来源,安排家里的生活是袁莉心头最艰难的事儿。在做好家务的同时,她始终在想养家的门路。现在家里养了9只羊,每天照顾好老小、做好家务的空余,她就要去山上放羊。看着羊儿一天天健壮长大,她就觉得有了希望。她说:“努力往前看,不想太多,最难的日子都挺过来了,现在一切都不怕了。只要一家人健健康康、开开心心,我就高兴了!”

当初远嫁青龙,袁莉的父母并不同意,很长一段时间不与她联系。现在,袁莉选择坚守,一个人挑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,父母全力支持。春节时,父母打来电话告诉她:“闺女,你别回家来看我们了,陪着公公婆婆和孩子们吧,你走了,他们怎么办?”

对于袁莉的坚持,有人曾抱怀疑态度,认为一个外地人,又这么年轻,一定待不长。面对冷嘲热讽,袁莉也是满心委屈,但从不抱怨。她说,不管别人怎么说,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行了。公婆也劝她,有合适的人就再找一个。每每这时,袁莉总是坚定地回绝:“我哪儿也不去,就在这里好好地伺候你们,带大孩子……”


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,

有的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细心研磨,

袁莉就像那质朴坚韧的山野花。

春去秋来、寒来暑往,

山野花开了一次又一次。

它没有绚烂来吸引人的眼球,

只在山谷中默默绽放,

用浮动的暗香,

为大地送去一片芬芳……

点赞扩散给更多人知道~



记者:马辉  张宏宇

摄影:马卫庆

视频:杨毅  王勍

编辑:侯红玲

责编:王勍  李蔷

终审:张晓阳

热点回顾

定了!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将提高!你关心的民生大事,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

今年,这些人将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!快看看有没有你

结婚5年妻子不孕,竟和丈夫小时候一桩经历有关……家长们要留意!

作家爸爸吐槽:出再多书,还不如包!书!皮!看了小学生晒的书皮……


领导说了,您点一个“”,小晚的工资就涨一毛!求zan求鼓励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